戀上你的桃花眼,dnf女圣職,南昌到深圳特價機票
早在2014年8月,國家發改委、工信部、住建部、交通運輸部等八部委就提出了一個智慧城市的建設目標:到2020年,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智慧城市。 按這一目標,今年正好是智慧城市亮成績的時候。 此前,這一領域早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,競爭“刀刀見肉”:比如2017年,先有騰訊云以1分錢中標廈門政務云,隨后在同年的云棲大會上阿里云宣布產品大降價,最高降幅達53%。此外,華為、百度、平安等巨頭也紛紛下場競爭。截止至今年,中國共有約500座智慧城市正在建設中。 2020年初,一場疫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給城市帶來突擊測試:許多智慧城市相關設施在此次防疫任務中陷入癱瘓——一些地方沒有應對人口流調(流動調查)的信息化系統,只能靠手工填表;而部分有軟件平臺的地區,也因各部門、地區的數據不互通導致系統一度形同虛設。 這只是表象。問題背后的問題是,一些智慧城市項目淪為“拿地”噱頭,部分地方政府為了完成招商任務,將智慧城市項目作為招商手段,建設了許多雷同項目,造成資源浪費和項目爛尾;一些地方政府成立了大數據管理局,但因為職責權力邊界問題,數據孤島仍然難以打破;而由于項目經費普遍側重“建設”而非“運營”,部分項目建成之日卻淪為空殼擺設。 從2013年國家推出第一批智慧城市試點算起,至今已有7年多。當今年的新基建東風將科技的版圖鋪開至“城市”,智慧城市運營究竟誰來做,怎么做?是所有決策者共同的待解之題。 本文,「甲子光年」采訪了東華云和智慧城市集團董事長郭浩哲、新華三集團城市數字大腦研究院執行院長岳鵬、特斯聯副總裁謝超等智慧城市項目建設運營方,立得空間總經理于德海、盈嘉互聯聯合創始人陸一昕等智慧城市數據服務方,及地方政府旗下平臺公司負責人,試圖厘清智慧城市運營之困,及其解決方法。 大的困局,大的機會。誰來破局,誰就可能在這個十萬億級的市場,造就下一個BAT。 1.從硬件到軟件,從運維到運營 根據德勤2019年底報告《超級智能城市2.0:人工智能引領新風向》中的數據,國內在建智慧城市數量為500個,是全球智慧城市建設數量的一半。 進一步看,全國超過89%的地級以上城市都在建設智慧城市,智慧城市總體規劃投資額已超過3萬億元人民幣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383726.tw/bianchengyuyan/183462.html 轉載請注明出處!